
台灣人若計畫前往東南亞旅行,第一時間多半會想到泰國、印尼峇里島,越南則常常被擺在後頭。
但從攝影師的角度來看,越南,其實是一個非常值得造訪的國家。
這趟旅程,我選擇停留在北越的最大城市河內。
我對這座城市的最初印象,來自漫畫《大使閣下的料理人》。
故事中的主角,一位原本在日本大飯店任職的廚師,為了「抓住些什麼」而辭職,跟隨駐越大使來到河內,在這個異國重新展開人生的旅程。
初到河內,最大的衝擊莫過於交通。
滿街的喇叭聲此起彼落,紅綠燈常常僅供參考,機車如潮水般從四面八方湧來。
對於初次造訪的旅人而言,光是穿越一個路口就像是一場挑戰。
然而,當你漸漸抓到這座城市的節奏,會發現這混亂背後其實自有邏輯。
河內的交通不是「失控」,而是另一種秩序。
只要跟上節奏,就能在其中穿梭無礙。
這種由混沌中尋得平衡的節奏,也成為河內最迷人的風景之一。


越戰結束至今也不過四十年。
如今走在河內街頭,已經看不見戰爭的痕跡,但一路走來,越南飽受多國文化的入侵與殖民,這些歷史留下的印記,依然藏在城市的紋理之中。
與泰國那種自成一格、風格濃烈的文化不同,越南的美感是一種低調滲透的存在。
它不張揚,卻總在某個細節、不經意的一隅裡,讓你感受到那屬於越南的獨特。
在飲食上也是如此。
越南沒有泰國那種華麗、擁有儀式感的宮廷料理,而是以平實的小吃為主軸,融合多種外來文化後,再轉化出自己的味道。
像是最具代表性的「越式法國麵包」,雖然源自殖民時代的法式長棍,卻用魚露取代鹽,搭配香菜、生蔬與豬肝醬,造就出全然不同於巴黎街頭的風味。
又或者「蛋咖啡」,因為牛奶昂貴,便巧妙利用打發蛋黃的方式製作濃厚泡沫,彷彿是從限制中誕生出的美味,沒有選擇,就自己創造選擇。
這就是越南文化最迷人的地方:它並不試圖複製誰,而是在每一次文化碰撞後,靜靜地、堅定地,把「自己的版本」留了下來。

這趟旅程除了前往下龍灣的一天,幾乎所有時間我都待在河內的老城區。
這片老城的活動範圍其實不大,北起鐵道、南至還劍湖,以步行來說,大概一個多小時就能繞著外圍走上一圈。
但別小看這個區域,它就像一座濃縮版的越南縮影,密集、雜亂卻充滿生命力。
老城區最讓人印象深刻的,是每條街道都有自己獨特的「專業」。
賣五金的街區,從頭到尾都是鐵器與工具;賣文具的巷子,則連續十幾間都擺滿了筆墨紙張。
走在這些街巷中,有種穿梭在「分類市集」的錯覺,彷彿整個城市以一種有序又混沌的方式自行運作著。


以旅行來說,從台灣前往河內其實非常方便。
除了華航之外,越南航空與幾家廉價航空也都有直飛航班,飛行時間大約三個小時,輕鬆就能抵達。
抵達機場後,進市區的方式有好幾種。
最簡單的,就是直接請住宿的飯店幫忙預約接送服務;如果想自己搞定,也可以提前下載越南主流叫車 App「Grab」,不只叫車方便,連食物外送都包辦。
越南不像台灣或歐美地區使用 Uber,大多東南亞國家其實都以 Grab 為主。
之前我去新加坡,也是一整趟都靠它移動,非常順利。
如果在河內懶得出門覓食,只要打開 Grab,滑一滑附近的外送餐廳,不一會兒,熱騰騰的餐點就會出現在你門口。
街上經常能看到 Grab 機車前掛著一袋袋食物飛馳而過,是這座城市的日常風景之一。

當然,如果想在越南體驗機車移動,也有幾種選擇。
除了長期旅行者會選擇租車、甚至直接購買二手機車之外,Grab 本身也提供「機車乘車」的服務,對於一個人行動來說非常方便又靈活。
不過,這邊要提醒大家一件事:雖然 Grab 在當地非常普遍,但還是有些風險存在。
有部分旅遊分享提到,有人冒充 Grab 駕駛開著私家車來接人,讓乘客以為是自己叫的車,事後卻被收取高額車資。
所以務必注意:上車前要再次比對 Grab App 上顯示的車牌號碼與駕駛資訊,確認無誤再上車。
這樣可以大大降低誤上假車的風險,避免不必要的糾紛或花冤枉錢。

在河內旅行時,除了吃吃喝喝,其實還有個很推薦的體驗,參加烹飪課程。
不管是在 KKday、Klook 或是 Tripadvisor 上,都可以找到不少課程資訊,多半都是英文授課,內容通常包含從市場採買、介紹在地食材,到親手下廚,整體流程大概三到四個小時左右。
我自己很喜歡在不同國家參加當地課程,不單純是為了學會幾道菜,而是透過在地人的帶領,看到那些觀光客不一定會留意的生活細節。
市場裡的價格怎麼談?某種香料是平常吃什麼才會出現?有些街頭的文化與眉角,也都能直接問老師,得到第一手解答。
與其說是學烹飪,我更覺得這像是一種「理解城市的方式」。
用雙手、用味蕾、也用對話,慢慢地認識河內。


這次上課的買菜地點是「同春市場」,其實在前幾天街拍的時候就有經過,當時還不覺得特別,後來才發現這裡可是連明信片上都會出現的場景,可見在河內也是頗具代表性的老市場。
不過,畢竟是傳統的生鮮市場,環境相對髒亂些,對於不太習慣這種氛圍的觀光客來說,可能會選擇繞道而行。
但如果願意稍微鑽進這些巷弄裡走走看看,會發現這裡有許多特別的畫面,賣菜大姐在空隙中小睡、雞籠堆疊的角落、各種香料味混雜在一起的空氣,全都是河內的日常風景,也是一種最貼近生活的「街拍寶地」。

這趟旅程的小小遺憾,就是錯過了河內的週末夜市。
據說那時會封街擺攤,整座老城區搖身一變成為熱鬧的市集。
不過因為我剛好選在週間造訪,等我發現時已經來不及,只能與夜市擦肩而過。
如果你有打算來河內,真的推薦可以預留一個週末夜晚,好好看看這座城市在燈光下的樣子。
說起來,這大概也是我旅行以來,拍攝範圍最小的一次,但每天走進不同街區時,卻又能感受到截然不同的風景與節奏。
老城區雖不大,卻像一本密密麻麻的故事書,每一頁都值得細細翻閱。
河內的住宿價格也非常親民,高價位的飯店一晚大概 2000~3000 元台幣,平價旅社甚至只要 500~600 元,就能住到乾淨舒適、評價不錯的房間。
對於想控制預算又想深入體驗的旅人來說,越南絕對是個值得認真考慮的選擇。


未來如果有機會,我很想再跑一趟峴港或胡志明市。
這次的旅程讓我對越南有了更多好奇,也更期待看看這個國家其他地區截然不同的風貌。
另外,這趟我也特別塞進了一天的下龍灣行程。畢竟下龍灣離河內還有一段距離,單趟車程大概就需要 3~4 小時。
原本有考慮自駕,但越南的交通風格對外國人來說實在太難掌握,最後還是選擇直接上網預約一日遊的包套行程,比較省事也安全許多。

下龍灣一日遊的行程大致上是這樣:先從河內搭車前往下龍灣,抵達後搭船遊覽,同時在船上享用午餐。
接著可以划船或乘坐當地人滑的竹筏,深入欣賞海灣美景。還會安排爬上小山,觀賞壯麗的鐘乳洞。最後再搭車返回河內。
由於往返車程較長,一日遊大約會橫跨 12 個小時左右,通常是早上八點出發,晚上八點才回到飯店附近。

下龍灣的地形真的非常特別,我自己覺得它就像是放大了一百倍的松島,只是少了松樹。
加上那壯觀的地下鐘乳洞,對於喜歡地質或自然景觀的朋友來說,這裡絕對是必訪的景點。
不過,如果你想好好享受水上活動,悠閒地划船或四處探訪,我會建議至少安排兩到三天的時間留在下龍灣。
這一帶有非常多可以深入探索的地方,一日遊大概只能粗略走馬看花,重點景致看過一輪後就得匆匆離開了。





越南的地下洞穴同樣享譽世界,其中最大的地底空洞,韓松洞(Hang Son Doong)就位於越南境內。
能隨處見到巨大的鐘乳洞,也就不足為奇了,這也讓越南的自然景觀更加獨特且令人驚艷。


整體而言,這趟旅程的治安狀況讓人感覺相當不錯。
不過當地人仍提醒,市區入夜後盡量避免單獨外出,尤其是夜晚的街頭要多加留意。
另外,若遇到當地人邀請喝酒,也要保持警覺,謹慎應對。除此之外,整體氛圍還是很舒適的。
氣候方面,七、八月的天氣非常炎熱,當地人建議若要造訪,十月份左右會比較涼爽舒適,是較理想的旅遊時節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