慕尼黑舊城區教堂巡禮:
慕尼黑舊城區的行人徒步區區域,除了逛街吃飯、探索舊城區的觀光中樞:瑪麗恩廣場,也有不少教堂,這篇慕尼黑舊城區遊記介紹的就是下列三大教堂:
雖然主題是三大教堂,但是呢…路線是由卡爾廣場進入舊城區後,抵達瑪麗恩廣場再往南行到Sendlinger Tor,剛好就是慕尼黑舊城區的行人徒步區,也就是這路線是慕尼黑最精華的購物區,每天經過很正常,而我最推薦的是位於南邊的阿桑教堂。
接下來就來看看這三個教堂有何獨特之處吧,我不愛逛街…所以不會介紹熱門購物地點。

聖彌額爾教堂(Michaelskirche):
位於慕尼黑舊城區的行人徒步區、靠近卡爾廣場(Karlsplatz)的聖彌額爾教堂(Google Map位置圖)也是慕尼黑代表性教堂,於16世紀末完工,象徵了慕尼黑對宗教改革的反動,當時新教信仰在德意志地區遍地開花,慕尼黑所屬的巴伐利亞是天主教的忠實支持者。
顧名思義,這教堂是為了紀念大天使:聖彌額爾,所以呢…外牆最顯眼的雕像就是祂,跟祂的好朋友:被宰的惡魔。教堂內部是華麗的巴洛克樣式,但外觀是文藝復興樣式,它是阿爾卑斯山以北最大的文藝復興樣式教堂,外觀有參考羅馬的耶穌堂,跟耶穌堂一樣,慕尼黑的聖彌額爾教堂也是耶穌會的會所。
這個教堂內部跟慕尼黑市區北邊的鐵阿提納教堂很類似,雖然華麗,但在歐洲很普遍,真心推薦等等會介紹的阿桑教堂,內部的洛可可裝潢真的讓人驚為天人。
教堂的地下墓穴有擺放一些維特爾斯巴赫家族成員的棺木,例如路德維希二世,喜愛探訪墓穴的旅人別錯過了。
這教堂位於慕尼黑火車站到新市政廳的必經之路,順道進去走走還不錯,周遭也是慕尼黑的購物區,下一站是鄰近的聖母教堂。










聖母教堂(Frauenkirche):
位於慕尼黑舊城區的聖母教堂(Google Map位置圖)絕對是個難以讓人忽略的存在,慕尼黑市區有嚴格的限高令、不能超過100公尺,少有建築可跟這棟巍峨的建築一爭高下。
聖母教堂建於1468 – 1488年,是當時的統治者 – 巴伐利亞公爵西格蒙德(Sigismund of Bavaria)用來取代原本的羅曼樣式教堂,建築師是Jörg von Halsbach。
聖母教堂外觀特別之處在於它的圓頂塔樓頗有異國風情,是借鏡自中東建築,跟德國常見的哥德樣式教堂大異其趣。
另一個很有趣的就是外牆有不少墓碑,根據我參加的徒步導覽聽到的資訊,以前教堂周遭是墓地,後來因為衛生因素遷到城區外,只有達官貴人才有能力將他們的墓碑鑲嵌在教堂外牆以供紀念(就是要有錢啦)。




相較於鶴立雞群的外觀,聖母教堂內部可觀之處不多,雖然它是這區域的主教座堂(就是設有主教座位的教堂,俗稱大教堂),但跟慕尼黑眾多建築一樣,在二戰時被炸的體無完膚,直到1994年才完成修復。
教堂裡面最知名的傳說就是「惡魔的腳印」(The Devil’s Footprint),有眾多版本的傳說,總之就是建造之初惡魔以為內部不見天日,結果是建築師以巧妙的設計讓陽光不照射到惡魔站的位置,其實教堂採光很好,完工後惡魔參觀教堂時,一怒/一驚之下大力跺腳、逃出教堂。
聖母教堂是哥德樣式教堂,怎可能不見天日?周遭都大片彩繪玻璃了!至於原始版本到底是建築師跟惡魔打賭還是惡魔威脅建築師,就不得而知了。
總之站在「惡魔的腳印」確實比較陰暗。

撇除惡魔的腳印,聖母教堂內部蠻普通的,另一個可觀之處就是路易四世(Ludwig IV der Bayern)的紀念棺木(也就是實際上棺木保存在其他地方),這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也是維特爾斯巴赫家族成員,該家族是巴伐利亞的統治者。
除了這個棺木,其他就是很尋常的哥德樣式教堂會有的設計,例如大片彩繪玻璃、拱頂之類的,參觀時間估半小時綽綽有餘,真的想欣賞金碧輝煌的教堂就要到阿桑教堂。





另一個值得參觀的就是教堂南塔的觀景台(開放時間與費用請參考官網說明),參觀方式很簡單,購票之後排隊入場,進去後先走一小段樓梯到電梯,再搭乘電梯到觀景台。觀景台區域是室內,而且沒有設置冷氣,夏天很悶。
雖說觀景台被玻璃環繞,只要盡量靠近玻璃是不影響拍照,而且重點角度都會搭配螢幕介紹地標,蠻貼心的,可以對慕尼黑有基本的認識。
我以前都是老彼得教堂的觀景台,那邊的缺點就是要爬樓梯,而且通道很狹窄,也沒有說明地標,不熟悉慕尼黑的人就真的只是上去拍拍照,好處是沒有玻璃環繞、比較好拍照,而且可以拍到聖母教堂。
聖母教堂觀景台的優點就是有電梯跟詳細的地標介紹,場地也寬敞多了,缺點就是悶熱以及…拍不到聖母教堂,請自己取捨吧!我是蠻推薦這個觀景台的,停留時間約20-30分鐘,排隊與購票時間另計。
阿桑教堂(Asamkirche):
阿桑教堂(Google Map位置圖)算是慕尼黑的隱藏景點,其實它超有名,只是台灣旅人不太會造訪這裡。
阿桑(Asam)指的是阿桑兄弟:Egid Quirin Asam和Cosmas Damian Asam。這兩位是巴伐利亞非常知名的藝術家,一位專精於壁畫,另一位則是灰泥雕塑大師,他們的另一個傑作就是因斯布魯克主教座堂


阿桑兄弟在取得土地之後原本是想興建私人住宅跟教堂,但是市議會要求開放教堂才核准他們的建案,所以阿桑教堂就由私人教堂轉變成公共空間了,於1746年完工,內部是讓人膛目結舌的巴洛克樣式加洛可可樣式,主角則是於1733年封聖的楊.內波穆克(Jan Nepomucký/John of Nepomuk)。
楊.內波穆克就是布拉格查理大橋最知名的雕像,相關事蹟在這邊就不贅述,請參考延伸閱讀。
既然主角是楊.內波穆克,裡面就少不了布拉格的地標:聖維特大教堂,畢竟他是在布拉格被當時的皇帝殺害的。
其實不理解這些也沒關係,單純的欣賞金碧輝煌的建築也很過癮,而且這邊旅人不多,適合放鬆小歇。







阿桑教堂內部之華麗真的筆墨難以形容,親眼目睹會更為震撼,參觀時間約半小時,結束後別急著回到鬧區,推薦去南邊不遠的Sendlinger Tor走走(Google Map位置圖),它是慕尼黑舊城區的南門,西門是Karlstor、東門是Isartor,位置在慕尼黑王宮旁的北門已經被夷為平地,這四個門構成了慕尼黑舊城區。



心得:
慕尼黑自古至今皆是天主教的大本營、在市區絕對看不到馬丁.路德的雕像,舊城區周遭的教堂林立,內部的巴洛克與洛可可裝潢讓人看得眼花撩亂、目不暇給,這篇介紹的教堂中最知名的當然就是聖母教堂,但我最推薦的是阿桑教堂,若有閒暇時間非常推薦到這邊走走。













